为什么电流流经电压后滞后了90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0:06:41
为什么基波不做功?
请教电容 电感 电阻 串并联的知识?
无功功率是不是最根本是相位的问题?
如果是 Q=UISIN& 滞后90度 Q不就等于UI了吗!
无功功率补偿是不是矫正相位的问题?

功率因数(PF)的定义
功率因数(PF)是指交流输入有功功率(P)与输入视在功率(S)的比值。即

所以功率因数可以定义为输入电流失真系数()与相移因数()的乘积。
可见功率因数(PF)由电流失真系数()和基波电压、基波电流相移因数()决定。低,则表示用电电器设备的无功功率大,设备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同时,值低,则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将造成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对电网造成污染,严重时,对三相四线制供电,还会造成中线电位偏移,致使用电电器设备损坏。

由于常规整流装置常使用非线性器件(如可控硅、二极管),整流器件的导通角小于180o,从而产生大量谐波电流成份,而谐波电流成份不做功,只有基波电流成份做功。所以相移因数()和电流失真系数()相比,输入电流失真系数()对供电线路功率因数(PF)的影响更大。

为了提高供电线路功率因数,保护用电设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标准,以限制谐波电流含量。如:IEC555-2, IEC61000-3-2,EN 60555-2等标准,它们规定了允许产生的最大谐波电流。我国于1994年也颁布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GB/T14549-93)。

传统的功率因数概念是假定输入电流无谐波电流(即I1=Irms 或=1)的条件下得到的,这样功率因数的定义就变成了P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