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对抗震救灾的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2:13:14
大众媒介对抗震救灾的作用或效果?

尽量用到传播学原理! 谢谢!

大众媒介对抗震救灾的作用

第一,对现有组织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

目前我国媒体的组织结构类似政府机构,科层制、部门制、栏目制交错共生,其最大的问题是不利于整合和合理配置新闻资源,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效率低下,标准不统一。抗震救灾报道中不少媒体临时打破部门划界,调动了所有的采编播和技术保障力量联动作战。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有效的,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新闻机构的运行方式。因此,新闻媒体打破部门所有制,调整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方式,建立起统帅所有采访力量的“大新闻编辑室”,是必要的。在“大新闻编辑室”的框架下,统一采访、编辑、制作、播出人员的新闻评价、选择和播出标准,建立可以共享的新闻选题策划系统、新闻资料管理系统、新闻采访编辑系统、社会资源经营系统,实现新闻生产的高效流水作业和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直播将成为可能。

第二,打造一张无处不在的信源网络。

2003年新华社凭借伊拉克人贾迈勒的报告“巴格达响起空袭警报!”领先全球媒体10秒播发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消息,贾迈勒因此被授予新华社最高奖励――“社长总编辑奖”。汶川大地震,国内所有电视媒体都没能捕捉到地震发生时的画面,电视上反复播放的那几秒钟惊心动魄的震颤现场画面来自一名外国游客的DV。再看CNN,无论是伊拉克战争、泰国政变还是伦敦地铁爆炸、印尼海啸,CNN总能在提供第一时间和真实现场上胜人一筹。分析原因,在于CNN拥有一张无处不在的信源网络。

无论一家媒体拥有多么庞大的记者队伍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其信息源仍是十分有限的,依靠公众在街上看到突发事件后拨打新闻热线的做法也已不在时效上具有竞争力。在影像、声音的记录、传送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任何一个公民都可能成为媒体的记者,这么宝贵的资源却被我们忽视了。CNN的做法是,利用电视和网络同时打造I-report平台,一方面大力宣扬“成为我们团队的一员,你能帮CNN把新闻告诉全世界!”,让公众把掌握的新闻信息传送给CNN成为一种习惯,另一方面对公众参与新闻报道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周密设计,并通过网络培训公民写作、拍摄、传输新闻的技能。这些做法对我国媒体建构突发事件报道的外部机制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遵循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