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秋荷的古诗和在我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1:36:53
急!!!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访莲---来时月上弦作
南浦芙蓉是旧知,秋惊晓梦觉寻迟。
移舟深向湖深处,待友晚莲三四枝。
鹭鸟狐疑相远近,蜻蜓好客舞参差。
荷风袅袅人先醉,又就圆荷题醉诗。
二、唐·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夏荷象征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夏荷象征人的自重。
秋荷在诗人的眼里是有生命的,有思念与感伤之意。秋总是给人伤怀之感。

赠刘景文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