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中华田鼠”爆发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14:55

1、人为捕杀造成生态失衡。
  在利益驱动下,当地老百姓大规模捕杀蛇、猫头鹰等田鼠的天敌,是造成洞庭湖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从表面上看,这场灾害是洪水泛滥造成的,但实际上,是当地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是我们平时对捕杀老鼠的天敌熟视无睹,任人滥杀的结果!
  蛇和猫头鹰是老鼠最重要的天敌,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知道,可就是没有多少人把蛇和猫头鹰当成朋友。当部分人靠捕蛇牟利的时候,没有人制止。人们仍然品尝着蛇肉的美味,忘记了生物链中脆弱的一环正从我们口中消失。生态被破坏和环境被破坏都有一个统一模式:一部分人因此牟利,然后是让更多的人受灾(如此次鼠逼人退),最后是政府埋单(如灭鼠一只奖励1毛钱)。这其实也在警示我们,人类也常有鼠目寸光时。有专家指出,正是蛇与鼬等田鼠天敌被滥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东方田鼠成几何级繁殖,并称霸湖洲。
  2、疏于管理造成防鼠漏洞。
  对于鼠患,当地人见怪不怪甚至有些麻木了,“每年都会有的,只是今年更凶一些罢了。”据资料显示,田鼠闹洞庭并非首次:自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里,洞庭湖区曾暴发过5次较大的鼠灾。而且鼠祸呈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鼠患暴发时,为何仍有不少田鼠“翻越”坚固的防鼠墙进入到庄稼地、啃食农作物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堤防护人员对本报记者说:“有关官员疏于管理、甚至因为腐败,导致防鼠方面出现漏洞。”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政府都要向老百姓征收大堤防护费,用于大堤和防鼠墙的维护,“但当地一些官员竟把维护费挪作他用,而对于防鼠墙由于风化等原因造成的破损等,他们却视而不见,平时也不会去查看及时修补,一旦鼠患突然来临时,他们往往又惊慌失措,无计可施,只好眼睁睁看着大量老鼠通过防鼠墙的漏洞、缺口、破损处轻松外逃,窜入农田里毁坏庄稼。”这名工作人员摇着头对本报记者说:“恕我斗胆说一句,我们并不怕真正的田鼠,我们老百姓怕的还是另外的老鼠。”
  3、围湖造田违反生态规律。
  据了解,那些田鼠是在六月下旬突然水位增高后,被赶到稻田里、大堤上的。虽然媒体均称此次鼠患为该地区近十年中最严重的,但有关专家则认为,鼠情是每年洪水季节的正常现象,而又名沼泽田鼠或芦苇田鼠的东方田鼠,芦苇的根成为它们的主食。在我国,东方田鼠大体分布在两类地区:一类是东北等地的原始林区。在这里,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