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麦肯锡咨询公司在乐百氏业务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处在何伯权的位置上,将有什么举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9:24:12
麦肯锡是预测领域的一尊神,其成就举世瞩目。但2002年7月8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使众多客户对麦肯锡的信心降到了历史冰点。因为安然、瑞士航空、凯马特百货和环球电讯等一大批短期内相继破产的世界著名公司全是麦肯锡的客户。
在中国麦肯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01年,关于“麦肯锡兵败实达”的讨论传得沸沸扬扬之后,麦肯锡在中国陷入了一场诚信危机中。早在1998年4月,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各大媒体和企业间传开:乐百氏花了1200万元请“洋顾问”麦肯锡作战略咨询。这个“天价”数字无疑大大刺激了人们的神经,更何况事件的两个主角都颇为引人注目,一个是国内饮料业著名企业,一个是国际咨询界独领风骚的“智囊”。于是,由此引发的新闻炒作热潮一直持续了相当长时间。这无疑是两个当事者所乐于看到的。乐百氏一向是一家善于使用传媒力量的企业,从1989年创办到1992年改名今日集团,再到1997年收购乐百氏商标成立乐百氏集团,其间公司运作了一系列商业策划活动,它的许多手法入选了哈佛教案。而麦肯锡1993年进入中国后,客户一直局限于外资公司,对本土客户的开拓一直不甚如意。1997年,麦肯锡决定加大本土客户的开拓力度。借助乐百氏案例宣传自己,对开拓本土客户无疑十分有利。此时的乐百氏正处于发展的颠峰。1997年,它的销售额增长速度达到了85.3%,乳酸奶连续几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纯净水居全国第二。在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同时,何伯权、杨杰强等5位创业元老也在思考着乐百氏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方向。他们想到了茶饮料和碳酸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项目。何伯权甚至连产品的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叫“今日可乐”(乐百氏集团曾名今日集团)。何伯权后来说,他对“今日可乐”这个名字相当满意。但是,鉴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全球碳酸饮料的强大地位乐百氏的决策者们对是否上这个可乐项目有些犹豫不决。就在这时,何伯权他们与正想大力开拓本土客户的麦肯锡相遇。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由麦肯锡来为乐百氏作战略咨询和发展规划。麦肯锡派出4名专家入驻乐百氏,前后历时4个月,最后拿出了一份简言,麦肯锡在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乐百氏做“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领导者”,不要进入碳酸饮料领域。
于是,“今日可乐”胎死腹中。乐百氏转而进入了“非碳酸饮料”的茶饮料。

首先应该先了解这4个入驻得所谓专家得出身经历,毕竟决策报告都是由人写出的。自己为什么想做碳酸饮料市场,又是什么在阻止自己得决心,专家调查的是不是就回答出了自己在做与不做之间,所犹豫担心得问题。而不是一味得相信所谓得名牌,特别是这种所谓得咨询公司。因为人不同想法就不同,经历不同看发也许就大不一。能做到这么大,不是靠运气,毕竟自己也是这个行业得专家。他们是专家但他们却没有自己得企业。想和做,毕竟还隔着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