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44:40

哲学如果离开了争论便会丧失生命。这就好比树木一样,离开了风雨的树木将会枯萎。赫拉克利特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而比他生活在稍晚一点时代(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巴门尼德哲学的出现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和质的飞跃,它不只是对过去唯心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此前整个古希腊原始朴素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无论在哲学理论还是在思维方式上,他的贡献都是显著的。他所提出的“存在”范畴与此前原始朴素哲学家们提出的“始基”范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他把“存在”规定为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完整不可分”等特性。也就是说,在巴门尼德看来,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他有一句名言:“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而由此,引发了后人关于什么是“思想”与“存在”内涵的争论。有人认为巴门尼德的‘存在’体现了一种本质的意义。而“存在”只有“思想”才能掌握,这样“巴门尼德第一次在哲学史上明确地表达了思维和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这种观点是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有的学者则持不同看法,认为这样简单化地理解巴门尼德的“思想与存在”不妥当。他们认为“思想”是指“领悟”之意;“存在”则指“万物显现,出场,涌现的过程”。这也许是一种新见解,但是笔者持保留态度。

那么巴门尼德哲学的高明之处在哪呢?这要从古希腊哲学的源头说起。“哲学”在古希腊是“爱智慧”的意思。古希腊人把认识宇宙万物共同的本原问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寻找“始基”看成是最智慧的事情。古希腊哲学家们乐此不彼,并各有所得。有的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泰勒士),有的则认为是“气”(阿那克西米尼)、“无规定者”(阿那克西曼德)、“火”(赫拉克利特)、“数”(毕达哥拉斯)等等,他们的主要倾向是把“始基”归结为某一感性事物或者说只能外在地规定“始基”,这是一条向下的、向外的认识道路,从而使他们心目中的始基、本原始终纠缠于感官接触的事物现象,使得理性的东西纠缠于感性的东西,其结果,理所当然地引起纷争。

巴门尼德采取了一条新的道路,即纯理性的、形而上学的认识道路,也就是他所说的“真理之路”。 找到了“存在”范畴,建立了“存在论”哲学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