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川汶川地震为题材,结合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某个原理论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04:44
快帮我解决啊 我1号考试用

矛盾的两面性:灾难,但又锻炼了人民
抗震救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地震的不可控制:物质是客观的
逃生: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方救助:联系的普遍性
先救人再抓生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地震是一次灾难:事物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事物的两面性.对立统一性.

汶川地震损失惨重.却同时成长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必将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越残酷的现实,就越能成就一批人.

通过地震,更让人们懂得了珍惜,爱,感恩;坚强,毅力.有了这些心理素质的锻炼,对活着的人是莫大的财富.而代价也大.这个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经历,永远和"财富"成正比.换句话讲,就是:失去=得到.是同时的.好=坏.也是同时的.所以,古人有云:留有余地,物极必反,胜不骄败不馁......等等.

q524613205说的已经很全面了.

1、必然性和偶然性,地下的运动,必然导致地震
汶川在地震带上,必然被波及
地震是一系列理化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是必然!
地震的发生时间,死亡的人们,是偶然的因素。
地下能量的释放方式是地震,是偶然
2、质变和量变:地下能量的聚集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用地震的方式发挥出来就是发生了质变。

人定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