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出路何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08:39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蒂全在道教」 。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哲学思想方面。哲学所关心的问题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或以为西方哲学重在关心宇宙,而中国哲学重在关心人生 ;这种看法若针对儒家而言,并无不妥,但若用来看待道家道教,则有失偏颇,因为道家道教实际上很关心宇宙的根本问题,如老子早在先秦时即以为:宇宙万物皆由「道」产生而来,而「道」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这种看法,不仅属中国哲学史上对宇宙根本问题的首次阐释,而且与现代科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也颇相吻合。
  老子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看法,为后世道教所宗承,并由道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发。不仅如此,道教的宇宙论还对儒家的学说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家学说本来只关心现实的人生问题,而少对宇宙根本问题的思考;宋代以后,儒学方多从宇宙论的高度来对社会伦常加以论证,将「三纲五常」等上升为能与宇宙本体相通的行为规范,形成了所谓「理学」。而理学之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即多受道教影响,如其开山鼻祖周敦颐用以阐发理学宇宙观的《太极图》,实本自道士陈抟所传之《无极图》。
  其次,道教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前所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而追求长生则首先须祛除疾病,因为疾病可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人的死亡;此外,道教还有着同其它宗教一样的慈悲胸怀,以广行善事、积功累德、济世利人为务,甚至以之作为得道成仙的条件之一,这也促使道士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病痛,而且去拯救他人的疾苦。是故,学道者往往兼习医术,以致有所谓「十道九医」的说法。据统计,汉末至隋唐五代道教医家所占同时代医家的比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宋代以降,这种比率亦约有百分之十。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很多重要的医药典籍和著名的医家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药学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等的形成,皆与黄老道或方仙道有关,至于一些著名的医家,如著《肘后备急方》的葛洪、著《养性延命录》的陶弘景、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孙思邈等,也都属道士之列。
  除了哲学和医药学外,道教还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历史上,道教曾广泛运用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