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儿看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7:04:08
(三)
女儿很早就有个心愿,要亲眼看一看大海。
爸爸对女儿说:“你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暑假时我带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女儿听爸爸要带她去看大海,脸上当然流露出激动的神情。
“不过,我领你去看海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必须得考多少个优秀才行。”
其实女儿学习不错,考好成绩是经常的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只要她考好,爸爸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买个书包或买件新衣服啦。‖
这次女儿考得仍然不错。
爸爸和女儿开始准备行囊去看海。爸爸对女儿说:“你看海可不能白看,带个笔记本记点什么,回来后写看大海的观后感。”没待爸爸说完,女儿就笑了。她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来这套,这是大人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或每次春游、秋游,不都是让我们完成这个那个作业,然后还要写什么观后感或游记吗?不管有没有感觉都得写。”
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
女儿脸上一片无奈。‖
他们准备好了外出旅游的东西。小到药片大到雨伞,吃的用的样样带齐。深夜,他们走向火车站,爸爸忽然想起要买包烟,就和女儿一起去了一家小店。爸爸的烟瘾很大。这家小店卖烟时,却强行搭给他两盒火柴。
□我只买烟□爸爸说□不要火柴□
□要烟就得要火柴□
□我有打火机□不要火柴□爸爸生气地说□
卖烟的也来了气□这里的烟和火柴一块卖□
爸爸望四周瞅瞅,夜深了,周围的商店都已关门,他别无选择。
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1、在文中的□中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4分)
2、文章的段落已分好,请用学过的方法给各段概括大意。(3分)
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的“主动权”各指的是什么?(4分)
①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好写,要不我们不去,

整篇文章的意图就是批评某些家长对孩子管的太多,使孩子失去了太多自由。最后一句话其实是双关语:“主动权”在你们家长手里,我们孩子有啥办法?

1.
“我只买烟,”爸爸说,“不要火柴。” ①
“要烟就得要火柴。”
“我有打火机,不要火柴!”爸爸生气地说。
卖烟的也来了气:“这里的烟和火柴一块卖!”

①把说话的人放在他所说的话语中,说话者作为此句的插入语,插入部分用逗号隔开。

2.
第1段: 爸爸答应女儿考试考得好带她去看大海。
第2段:女儿考得很好,爸爸准备带女儿去看海,但要求女儿在看海后写读后感。
第3段:爸爸犯烟瘾去买烟,可店里强行搭给他两盒火柴,女儿让爸爸买烟,说主动权在人家手上。

3.(做此题时想像自己是父亲)
哦,你说的对啊,我总是对你要求这要求那,我掌控的“主动权”太多了,应该给你更多的自由才是啊!

回答完毕.

==================说点题外话===================
实际上,许多时候我们的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只会说:“主动权在我手里?我给你的主动权还不够多吗?!”

1、“。”:“。”“。”“,。”:“。”
第1段:爸爸答应女儿考试考得好带她去看大海。
第2段:爸爸让女儿在看海后写读后感。
第3段:爸爸买烟,可店里一定要烟和火柴一起卖,女儿让爸爸买烟,因为只有一家店。
3、①带女儿去看海的权利
②卖烟的权利
4、爸爸想:要是我每次都能获得主动权就好了,这样我就能命令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