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去的医院叫什么?要治病的地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27:25
就是古代人受了伤,应该去哪里治疗?那个地方叫什么?谢谢各位达人了!

二十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人写了一篇所谓《中国医学通论》的文章,他说中国是文明最早的国家,最奇怪的事是欧美人没来之前,竟没有医院类似的组织。这个论断其实说明了他对中国知道的太少了。

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汉朝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发生旱灾,瘟疫流行,皇帝刘衍(音看)选了适中的地方,较大的屋子,设置许多医生和药物,免费给老百姓治病。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立的临时时疫医院。

又到了延熹五年(公元162年),皇甫规被提升做中朗将的官,率领大队人马,在甘肃陇坻一带作战。适逢着军队里疫病流行,死亡率高达30—40%。皇甫规便租赁大批民房,设置医药,把病员都集中起来一起治疗。他还每天去看士兵们的病,得到全军的热爱。当时军队中的这种医疗组织叫做“庵庐”,也就好比现在的野战医院。 南齐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吴兴一带大水,疫病流行,竟陵的王萧把自己住宅拿出来,设医置药,收养贫病,这可能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北魏太和21年(公元497年),孝文帝(元宏)曾在洛阳设立“别坊”,派遣了四个医生,购备许多药物,凡是贫穷害病无力医疗的,都可以在这里来就医。在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南安王(拓跋余)命令他的太常官选择适中地方,宽敞房屋,遣派医生,备办药品,凡是有疾病的都住在里面治疗,这可能是公立慈善医院的最初形式。 唐朝的医院都叫做“病坊”,大约在开元20年(公元733年)就开始有病坊的名称了,这时的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里的。不仅是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有,就是其他各州亦有设立。

因为病坊设在庙宇,主持人多属僧尼,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泸)曾一度毁销庙宇,颇影响了病坊的工作。后来由李德裕等的倡议,选举乡里中有声望的人来做病坊的主持人,病坊的制度终于得以保持不变下来,到了五代时,个别病坊曾有改名为“养病院”的,可见唐朝后不仅医院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名称亦很接近现代了。

到了宋朝,医院的规模逐渐扩大。在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曾以宝胜、寿圣两座庙宇为基础,各添修50栋房屋,成立两个医院,每个医院病人名额各规定为300人,这样的大规模医院就是现在也是可观的。

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