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的抱球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58:20
我以前自学过竞赛套路88式,最近开始学传统套路杨氏85式,我看到傅清泉85式没有明显的抱球动作,另外我从优酷网上看到刘高明和胡金全的传统杨氏套路,两个套路都有明显的抱球动作,他们三人中谁的架子更正宗更原汁原味?
还有,我发觉刘高明的架子和竞赛套路88式的动作很接近,只有一些小动作有差别,但常听人们说竞赛套路是太极操,这种说法只是因为动作的改动吗?我看到一些传人的弟子的视频,动作是传统的,但整体的感觉没有太极拳韵味,他们打的算是拳呢还是操呢?
凭感觉,我比较喜欢刘高明和胡金全的架子,但他们的拳没有详细的介绍,动作顺序傅清泉和刘高明的比较接近,我可以这样练吗:动作按刘高明的,顺序按傅清泉的?

不建议你这样做,应该按顺序来做,这两天有空,又把79年刘高明的拳看了一遍。悟出了很多道理。这次感觉跟上次却大有不同。第一次看重形,这次看重内!但太极拳的形并不重要,特别是到了一定境界后,形上的不足,意上可以弥补。感觉刘高明的拳很有太极的味道,而这种味道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了。什么味道?从头到尾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匀速!没有定势。和田秀臣的视频感觉一样。练拳者尤如身处水中,浑身充满阻力。这是一定的境界,也应该是太极的标准。

感觉自己练拳时,总是心浮气躁,一开始很慢,第三段以后往往越练越快。晕!还得花功夫啊!

太极拳的形,也就是外在,不练到一定火候,出不来的。像杨澄甫宗师晚年的拳照这样内外兼备的,毕竟少!除非是一开始就追求形,那就本末倒置了。大体可以想象,老一辈的练法,早期还是重基础,重内不重外,这是外家拳和内家拳的本质区别。可具体怎么练法,不得而知。

刘高明的这套108式,具体拳谱我去找过,没找到,得到的是府内派的108,两者有点区别的。有空再找找。崔仲三现在传的是56式,我看过。架子规规矩矩,身型非常正,身弓具备地很好。便感觉他的腿力不怎么样,跟他现在的档次不配。看似还没有傅钟文稳。把这两套拳结合起来一起看,可以看出些东西来。

崔毅士的架子明显是杨澄甫中年时传的。怎么证明呢?第一,揽雀尾的第一个左掤,是面向正南方的,晚年杨澄甫改到了正西(早年是西南西北两个斜角)。崔毅士当年没有跟澄甫南下,所以架子相对来说比较老。第二,十字腿还有。晚年杨澄甫因为身体的原因,把十字腿改成了右蹬脚。李雅轩入门较晚,并不知道这一事,所以在他传的拳里,干脆把这一式改叫右蹬脚。李雅轩是比较务实的,他传的拳里改了很多拳式的名称,这个有空再说了。现在杨式的大架子,我们大多看到在高探马穿掌后接的是右蹬脚而非十字腿,叫虽然这样叫,但显然名不附实。我建议大家还是把它练回十字腿,就是一个单摆莲,没有技术难度的。第三,双风贯耳。这个双风贯耳很特别,我在现在看到的其它视频中都没有看到过。倒是我学过的一套蒋玉堃传的81式中是这样练的。右蹬脚后有一个双托掌,再后坐接一个现在的双风贯耳。相信这也是澄甫宗师南下后改的。

大架子中的二起脚呢,估计很早就没有了。想想也对,如果硬生生加个二起脚,跟练这套拳的风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