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7:10:09
交通部上海航标厂是交通部直属的一级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它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我国沿海航标设备的专业厂商,其产品由国家控制,销售由国家统包,改革开放以后,众多的小厂看到航标产品的丰厚利润,争相上马生产这类产品,尽管这类小厂并不完全具备生产的条件,但是它们一般者具有规模小,管理费用底的特点,加上较之上海航标厂优良得多的服务和灵活的销售方式,使得众多小厂生产的航标产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些小厂的产品与上海航标厂的产品差别不大,但价格较低,竞争的结果使得上海航标厂在3年多的时间里从胜利企业变成近乎亏损的企业,1995年后,该厂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国有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发出一系列用户急需的产品,同时改变管理、提高质量、加强售后服务、降低生产成本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从年前的最低点回复到60%以上,尽管比计划经济的100%份额要低,但企业却正常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上海航标厂濒临的市场结构经历哪些变化?说明理由。
(2)说明竞争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1.面临的市场结构由最初的完全垄断到了改革开放后的完全竞争市场.在计划经济时期,整个行业只有上海航标厂一个厂商,自己定价,产品由国家统包统销,典型的行政垄断.改革开放后,大量厂商流入这个行业,厂商众多,产品同质,市场没有进入壁垒,竞争形成价格,所以是个完全的竞争的市场.
2.竞争促进企业提高技术.
竞争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竞争促进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应对竞争,参与竞争,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以上几点可以自由发挥)

1.从计划经济到自由竞争.2.你问问你自己,小厂的成本为什么比大厂的低?能抢走你的份额?难到他有技术和资金的优势?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整合资源,从新评估供货商.甚至要单从打跨小厂的层面看都不用开发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