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宫女是满族的还是汉族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45:13
清朝宫里的宫女是满人还是汉人,很多人都是大脚,而且穿旗装,顶大头,可是名字却都是汉族名字。清朝的时候满人还没兴起汉姓,就算是汉姓,像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怎么听都不像是满族,连汉军八旗都称不上。请问到底清宫宫女是满族还是汉族还是满汉都有?

清宫的宫女并不是按满、汉来区别,而是按旗、民来区别。只有旗人的女儿才能入宫为宫女,这里的旗人指的是满、蒙、汉八旗及内务府三旗、下五旗的包衣。

八旗的女子主要是参加选秀女而成为妃嫔或指婚给各王公、近支宗室为妻妾的,没有选中的也大多数回家婚配,成为宫女的较少。下五旗的包衣一般都是在该管王公府中服役。因此,宫女的来源最主要是内务府三旗的包衣。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以满、蒙、汉、朝鲜等族较多,其中汉族占多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皇子、皇孙的嬷嬷多是汉人的原因。溥仪的乳母王焦氏,娘家姓焦,嫁入王家,冠夫姓,才称王焦氏。古代许多已嫁女子都是这样。

内务府三旗的女子也必须参加由内务府主持的选秀女(与皇帝选后妃的选秀女不一样,那是由户部主持的)。选中的秀女除极个别相当幸运者可以得到皇帝的青睐而成为妃嫔乃至皇后(乾隆的孝仪皇后即出自内务府包衣),其余均成为宫中使女。而这些宫中使女在宫中的地位和命运也不尽相同。主要看其服侍的主子的地位及恩宠。

这些包衣女子中除成为妃嫔外,比较幸运的是成为皇子乃至皇帝的嬷嬷。清宫早在入关前就有以嬷嬷哺乳皇子、公主之制。如顺治的乳母就有朴氏、叶赫勒氏、李佳氏。

皇子的乳母一般都是选自内务府上三旗的包衣佐领或内管领属下人户的妇女。乳母的条件是年轻健康、品貌端正、性情温和、夫儿俱在、乳汁充足稠厚、产后不久并且非第一胎生育。这些皇子的嬷嬷的家庭虽出自旗下包衣,但乳母的丈夫往往并非从事下贱杂役者,而是担任一定职务的中下级官员或皇家侍卫等身份。因为嬷嬷虽不须识字,但却要温存善良、遵规守矩、懂得礼节,不能过于粗俗泼悍,以免对哺育的天家贵子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包衣及妇女能成为皇子皇孙的奶妈、奶公,是很荣耀的身份,大多都会因为所哺婴儿长大封爵、身居显贵而得到优厚报答。

这些入宫哺乳的嬷嬷家中都有尚在哺乳期的亲生儿女,她们不可能同时喂养皇子和自己的孩子。因此,一旦入选为皇子嬷嬷,便由内务府出银(顺治时定为80两)再为其家买一个乳母喂养嬷嬷的子女,以作为补偿。在宫内生活期间,嬷嬷也享受相应的份例钱粮等生活待遇,尤其是日常饮食因直接影响到乳汁质量,更是颇为丰厚。

这些吃嬷嬷乳汁长大的皇子们,继位称帝后或受封王公后,对乳母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