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4:20:41
请教各位师父,此话怎讲?
一个少侠一个探花,说得我一头雾水。先说说渠是什么意思?

洞山禅师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洞山禅师的《过水颂》,一首禅诗。

现在我们先简单解释一下《过水颂》的含义: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文中的“我”指自性,“他”指一切万法,意思是说我们千万不要从一切事物的表象去寻找自性,那样找来找去,只会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这个渠字包括了心、色二法,不可单作色法理解,那样的话“我”与“渠”就又落在凡夫的见解里了。前一句说自性不与万法为侣,超然物外,唯我独一。后一句说自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概念,它就存在于我们面前的一切事事物物之中。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这两句才是洞山的真实得处。渠今正是我――一切法、一切相都是我自性的作用,都是我自性的显现。古人所说“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正表此意。这一句看似浅显,但多少人恰恰是在这里错会。汉语中的“是”在通常情况下表示等于的意思,但是在涉及性与相的问题时,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从“是”与“不是”的意义上去理解。汉地众生自古尚简,我们在读古人的文章时,有许多时候仅从文字的表面往往难以完全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渠今正是我”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两句话中,“我”和“法身”、“般若”不是句中的宾语,而是宾语前面的定语。要知道“渠”所“是”的并不是“我”,而是“我”后边省略掉的那个东西。完整的语句应该是渠今正是“我的影子”,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的显现”,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妙用”。

应该和你所说的 近水睹影 是一回事吧。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圣严法师
问:洞山良价禅师开悟之后,劝人不要离开自性去外面找「开悟」这个东西,他体会到了「水面的影子是我,我不是水面的影子」这个经验。请师父为我们开示,分享一下洞山禅师的心得。

师: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水上的才是他。当他尚未看到倒影之前,始终不得开悟,不知道自己本来的面目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