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送友人,沙丘城下寄杜甫,上李邕,秋浦歌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6:58:58
今日要

独坐敬亭山
  孤独。所谓“众鸟”指世人;孤云喻己。那些攀附权贵的众生都已“高去”;只留自己一片纯洁的孤云在;所以也就“闲”了。只是这样的闲并非诗人主动追求的目标;而是得罪权贵;或者被他们“玩腻了“的结果——只有……相看两不厌。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夜宿山寺
  这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前六句写山中宁静幽深的自然景色,后二句写访友不遇,倚树怅惘。诗写得很有意境,没有对山林生活的深切体验,是很难写出这样的意境来的;加上它语言的清秀,对仗的工致,显示了少年诗人的创作才华。此外,这首诗还告诉我们,诗人早在少年时代就和道教徒有交往了。

  送友人
  这是首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