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画家所画的画都是等到主人死后才有价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1:34:33

有死了之后画作越来越值钱的,也有活着值钱死了就完的。前者生前多埋头艺术,后者生前忙着炒作。而藏画的多数凭借耳朵买画,真正懂艺术懂收藏的,又有几个人?所以,画的好坏不能单纯以值钱还是不值钱来作衡量,藏画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不是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这说那。我知道有位老画家,生前从不在意炒作,刻印一枚曰“百年之后人论定”。像这样把艺术看作生命的画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虽然不尽如此(“画家所画的画都是等到作者死后才有价值”),但是无论油画、国画,像这样的画家确实是大有人在!主要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价值发现再加上他的作品数量不可能再增加了(有减无增),因而更加抢手。

美在于发现,画家所画的画也一样,人类对任何东西的认识都要有个过程。

现在不一样了,好多“大师”活着的时候值钱,等他死了也许就一落千丈。
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比那些逝世的大师还贵,邪门了。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物以稀为贵,人的心理。不过有伯乐欣赏还是很重要的,还有很多画家到死了,画都没人欣赏。

你说的这种情况往往是画家在生前的作品由于不符合大众传统的美学观点,其艺术价值不被人们所承认所造成的,比如梵高生前穷困一生。一些新的艺术流派,艺术思想在刚刚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也常遭到人们的怀疑或者否定。再举个近点的例子,比如印象派。莫奈展出他的《日出·印象》时就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随着时间给予的考验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进步,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我觉得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吧,再者就是画家生前本来就很有名,作品卖的价格也不错,但是只要他活着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创作,那么当他去世后,他的作品数量就是固定的了,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数量越少收藏价值当然越高。
此外还有画家死后作品价值反而越来越低,比如画家生前职位权利有一定影响,他的画也收到影响增加了许多除了艺术价值之外的东西,与他同时的评论家也位于其势力而寡言。但是等到画家死后若干年人们重新来评价时,那些曾经的附加因素就逐渐淡化乃至消失了。当今的艺术市场泡沫很多,很多画家的画被炒到天价,甚至超过了古代的名画,但是这些画真的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吗?这无非是一个市场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