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5:11:00
为什么把解决温饱后的下一目标定为小康?直奔康庄大道又是怎么来的?

一、小康的来由:
  "小康"一词是古老的词汇,是炎黄子孙长期的憧憬,古代共有三种解释:
  1、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
  2、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
  3、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二、小康的国际标准:
  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划分贫富的标准,即恩格尔系数在60% 以上者为绝对贫困,50%-60% 为勉强度日,40%-50% 为小康水平,30%-40% 为富裕,30% 以下为最富裕。
  三、我国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提供,我国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构成为:食品46% ,居住9%,衣着12% ,交通通信6%,医疗保健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其它4%(见1998年3 月9 日《人民日报》)。这表明,我们城镇居民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
  具体内容就是实现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的来由
[编辑本段]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小康”的引人
[编辑本段]
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小康水平
[编辑本段]
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某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