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知识产权中商标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00:58
知识产权期摸末考试一道简答题:
商标的显著性怎么从无到有,又怎么从有到无?
请专业人士回答,追加N百分

答:1、是指在商标注册时,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商标的商品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随着企业的努力,使用这种商标的商品慢慢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也就是产生了名牌效应,这就是商标的显著性从无到有。比如,海尔电器,原来就不知名,现在变成名牌了,就属此列。
2、商标的显著性从有到无是与以上相反的。是指此商品原来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属于广大消费者信得过的优质产品。然而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品质量或服务等量下降或存在某种问题,导致公众的认可度降低,俗称“臭了牌子”,这就是商标的显著性从有到无。
以上所述是为了让你好理解才多说了几句,简答题只需择重要的说两句就可以了。
不知所讲的你是否能明白?

如何理解商标的显著性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

答:从无到有,指的是新商标是新事物,人们还不太关注,但是随着商品的流通和热销,人们逐渐关注个这个商标,这个商标得到关注,也就越来越显著。
从有到无,指的是知名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深刻,即使没有现实的看见知名商品商标,只要了解到一点关于这个商标的关联信息,就能马上联想到这个商品,此时就是显著性从有到无了。

重要补充:
其实商标的显著性从有到无是指 “商标淡化”原理。
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在其他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从而减少、削弱该驰名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

商标淡化突破了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将着眼点放在驰名商标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不被他人所侵蚀和分享的层面上。于是,禁止他人在非相同商品上使用驰名商标成为了反淡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标淡化是著名商标识别商品或服务能力的减少,而不论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或竞争关系。淡化概念在学理上最早起源于美国法学家斯科特淡化一词,但斯科特在该文中指出:“在所有这些案件中,必须结合商标的功能,才能测算真正的损害。这种损害表现在,由于被使用在非竞争的商品上,商标越是显著或独特,给公众的印象就越深,防止该商标与其特定商品之间的联系被削弱或消失得需要就越强烈。”

马萨诸塞州于1947年首先通过了第一个州反淡化法。而后相继有二十多个州也通过了自己的反淡化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