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关于青岛啤酒发展的故事,有谁有相关历年的资料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55:49
我要写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但是只查到最近两个领导,彭作义和金志国。但是其他的有突出贡献的领导就不知道了。麻烦告诉我一下,好吗?急用!

在我国,能折射百年历史的企业不少,但像青岛啤酒百年来叫响海内外而不衰的却不多。

  200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走完了100年的辉煌历程。这一年,这家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2.8%,出口量占全国啤酒出口的50%以上。

  青啤又开始了下100年的航程。新的航程将如何走?董事长李桂荣、总裁金志国的共同回答是:坚持国有控股,走股权多元化构架式的国际化大公司之路。

  “跨国姻缘”引进“洋资本”

  1月9日,当李桂荣谈起青啤与美国安海斯—布希(A—B公司,即百威啤酒制造商)合作成功一事时,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青啤进行了一次产权改革大突破。李桂荣坦言,依自己的实力,青啤与世界级大公司相比,差距可谓触目惊心:2001年,仅A—B一家世界级公司啤酒销量就近1500万吨,同年销售收入是青啤的23倍。

  为了求生存,谋发展,青啤人换了个思路:与其竞争不如竞合,但青啤一定要控股。

  寻找了四五家公司,谈了7个多月,最终他们与A—B公司缔结秦晋之约。2003年4月1日,青啤公司向A—B公司颁发了首次两批价值1.164亿美元的债券证书,A—B公司向青啤公司颁发了付款证明,巨额“洋资本”进入青啤账册,为青啤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这桩“跨国姻缘”不但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质性阶段,还标志着中国啤酒业正在发生理性的质变,100%国有资本的青啤变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混合经济公司。

  目前,青啤国有资本持有30.56%股份,仍然是青岛啤酒的最大股东,而A—B公司所有债券转换成股权后为20%股份,成了青啤的最大非政府股东。

  “洋高管”带来“洋观念”

  “洋资本”进来了,“洋观念”也来了。

  “检查设备的梯子为什么竖立在车间?”青啤人不明白,这“洋人”怎么问了这么个问题,梯子不就是这么放吗?“洋人”以为青啤人没有听清楚,建议“将梯子挂到墙壁上,既安全又扩大空间。”“对呀,多少年来,我们怎么没有想到。”令他们没有想到的还有许多,建议将所有阀门、开关、控制节点上,编上号,便于查找问题……自从青啤公司与A—B公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