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作文离题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2:18:46
这篇文章离题了吗,要怎么修改呢,这样的文章若在高考中大概拿几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画家去拜访德国大画家门采尔,向他诉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认真的说,“要是您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你准能买掉它。”

以上材料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此为话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作文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作文很糟,于是,家长操心,老师协助,各种作文快速班提高班纷纷登场,自小到大,买过的作文书不下十本,看过的作文书更是多得难以记数,可是写出的作文仍旧不能像书上所说的那样打败天下无敌手,甚至连普通的优秀,都离得有相当一定的距离。难道书是吭人的吗?难道是我们最敬重的老师欺骗了我们吗?或者是我们就真的那么缺乏写作资质,不管受过多少知道,都不可能写得好呢?对许多人来说,十几年所接受的教育,所领悟的写作方法,足以比写出一手好文章更加熟练,问我有什么提高作文的方法,我还能说得头头是道不亚于言传身教的教师,举多几个别人想不到的例子,引用几句抱含中华文明灿烂印记的诗句,起个引人入胜的题目,构造个引人好奇,跃跃欲读的框架……没准还引来评分老师的赞许:“这个学生真有才华,读的书可真不少啊!”没淮还引来各位同龄人的唏嘘:“惭愧惭愧,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些呢?”

可是,方法归方法,方法虽好,可我们并不能只靠方法,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我们的成功只会是从顶峰一下子跌入谷底。

如果你根本就不熟悉你所举的例子,你却被人夸成博通古今,你会不会感觉这来很虚?如果你引用的诗句你根本就不理解它的丰富含义,当你只是为了给作文增色而引用时,你会不会感觉到自己真正所想表达的,已受到拘束了呢?当你只是为了追求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费心设计行文的格式,你会不会觉得写作根本就是一件虚伪的事情,最后萌生出了永远也不再理会作文的想法?

可是不管你们有多讨厌作文,都不要忘了我国是一个五千

........如果我改,顶多给作者点辛苦分了,真的离题了。

首先分析题目的意旨,一天画的画一年都卖不出去,可谓不成功;一年画的画一天就能卖,就是得到了成功。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两者的差异呢?关键在于用了多少功。一天画的画自然没有一年画的画精细有价值啦~说俗点,可见题目的要求是,多用功者离成功更近~
那么再看这篇作文,“若想你的成功久一些,随时吸收古人留下的遗产吧!你的成功的含金量才会更大”这句我可以称之为你的论点。可以看出,你将“一年画的画”理解为这“一年”里不断的用古文化充实自己,但是奋斗主要是自己奋斗,正如画画主要是自己创作,学习古文化只是你用功的一个方面。而且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是完全离题的感觉。
如果我写这类型的作文,因为题目很俗,所以为了有意思点,我会想象一个对手,他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也就是题目的观点)相反,我就试着去反驳他、说服他~这样写起来会比较好玩,也比较能切题,容易找论据。
抛去离题,我不得不不客气的告诉作者,你还犯了个大忌,就是在改卷老师面前暴露你的缺点。你都说你作文不好,如果老师还给你高分,那老师不是很没有水平?(写作文两忌:说自己作文不好和诽谤共产党)同时,文章中并没有用论据,都是在写自己感受。说好听点是“论点”,说难听的,这篇文章不过是作者在抱怨应试作文不过又受应试的影响不得不跟题目沾点关系。个人认为不伦不类。(我比较尖刻,对文不对人,希望你不要介意~呵呵)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就要否定作者这种心态。
对作者文章中的观点,我想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说你抱怨,是因为我基本上没见作者从自己身上找写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可以说,作者所说的外因都得通过内因才发生作用。作者看了很多书,受过很多教导,也懂得很多技巧,可是作者爱练笔吗?作文真的需要练,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把外在的指导转化成作者自己的技能。“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这是不能写出好作文的,我赞同作者这点。不过作者将文化积淀仅看成是吸收古人留下的遗产,未免狭隘了。首先对古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然是不能全盘接受;其次生活,生活是最大的素材来源,不要从死人那里寻求太多帮助,古典因素只有经过现代化(即创新)才能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作用。你说的方文山的词,毕竟还是让周杰伦用现代的流行的唱腔唱的啊,而且方的词透出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