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观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1:53:06
当代史的简答题 拜托大家了。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发生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当时理论界主张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界又围绕“以人为本”进行研究和争论。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给我们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本文试图在总结和吸收人道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理论发展的逻辑:从人道主义、人文精神到“以人为本”的争论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把人类社会大大地推向前进。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大批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等方面的论文、专著甚至丛书相继问世;全国性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主体性问题、人权问题和人文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等问题的座谈会、研讨会多次召开。这既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强烈折光。

  第一波热潮:从1978年到1984年,全国兴起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论争涉及面很广,比较集中的问题有:(1)什么是人性?有没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2)什么是人道主义?有没有超阶级、超历史的“广义的人道主义”或“一般的人道主义”?(3)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什么关系?要不要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4)什么是异化?有没有社会主义的异化?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人道主义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和道德问题,当然是可以和需要研究讨论的。但是人道主义有各式各样,我们应当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革命年代我们叫革命人道主义),批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①]这就为理论界研究人道主义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保证我们在反思现实生活中摧残人性的不人道现象,批评抽象人性论、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论,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第二波热潮:从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