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有关电子云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3:53:03
电子云到底是什么?是真正能看见的还是人们假想出来的?我看过百度百科里的资料但没搞明白请帮忙解释一下。

另外,既然电子某一时刻到达某一地点是随机的,原子的行星模型和玻尔的原子能及结构又怎能同时成立?(在我理解中行星模型应该是电子绕核运动怎么会随机运动?!)

电子云是电子因核外随机分布概率而形成的,实际能看到的
因为电子属于微观粒子,你不能用宏观概念理解
行星模型只是说向那样的样子,并没说根行星一样的轨道类型,不好搞混了

这要说到原子物理的发展.
首先,汤姆生假想了“枣糕模型”,就是把电子比作枣子镶嵌在一块糕里。
后来,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在做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时发现了α粒子散射现象。从而设想了原子核式结构,就是类似于卫星绕行星转动的模型。但是这种结构并不能解释当时发现的氢光谱是间断的这个事实。
在一次卢瑟福的演讲上,他的学生波尔提出了能级的概念。赢得了掌声。解释了光谱的不连续的事实。
电子云可以看做把电子在各个时刻的照片重叠在一起得到的图像。是电子实际运动的情况的体现。
你可以去看一下高三的物理书。书上写得比较清楚。

相当于将N多照片叠合起来。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电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在原子如此小的空间(直径约10^-10米)内作高速运动,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轨迹,只能用电子云描述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大小。电子云图像中每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出现在核外空间中的一次概率(不表示一个电子!)概率密度越大电子云图像中的小黑点越密,离核近处,黑点密度大,电子出现机会多,离核远处,电子出现机会少。电子云有不同的形状,分别用符s、 p、 d、 f表示,s电子云呈球形,在半径相同的球面上,电子出现的机会相同,p电子云呈纺锤形(或亚铃形),d电子云是花瓣形,f电子云更为复杂。

描述原子或分子中电子的概率密度在核外空间中分布的图象.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壳层电子组成,原子的质量集中于原子核的极小体积中,因此原子的壳层电子可在一个相当广阔的空间绕核运动,原子核带有Z个正电荷,那么Z个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电子云,从量子力学观点看,由玻尔或索末菲用旧量子论假设的壳层电子运行的经典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在这些地方出现的几率较大而已,因此电子云是一种几率云,它们“模糊”地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并“被弥散”在整个原子空间,成为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