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曹操的诗歌里有没有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哪些作品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3:35:56

曹操虽然是地主阶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老百姓的疾苦是有深切体会.反映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的诗作,也历历可观.可以说,曹操的诗歌里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

  曹操真实地描绘了现实生活,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精神的诗篇。 如《薤露行》、《蒿里行》等篇,都被后代诗评家如钟惺、沈德潜等人称做“汉末实录”,起了一代“诗史”的作用。

  曹操的《薤露行》和《蒿里行》都是用挽歌叙写时事的。它完全摆脱了乐府古题的陈旧约束,直接反映了汉末动乱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它用质朴而又形象的描绘,有力地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种种恶果.

  曹操的诗歌之所以能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正首先由于它以情为经、有着先进思想和深刻内容的缘故。如《度关山》和《步出夏门行》诸篇,曹操敢面对现实,直吐胸臆,恰似清人陈祚明所说:“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

  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从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
  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在文学里,展现的不外乎是人民的思想与情感,而诗经的大小雅、十五国风,尤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状况。诗大序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便是以诗歌为社会政治的反应。所以,诗经这真实反映现实、表达情感的特质,便为中国诗歌创作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与诗经相去不远的楚辞和先秦散文,虽然有部分现实主义的投影,但两者并未在这样的传统上发扬。楚辞的浪漫华美,提供了后来韵文诗体的创造;先秦散文大抵分为两类,一是历史散文,二是诸子散文,为史传与哲理立下了不摇之基。而汉代虽以赋为文学主流,但大多是贵游文学,但潜藏在民间的民歌,却为这样的优良传统,写下了另一章。

  汉代诗歌是在诗激、楚辞、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中,以两汉乐府诗和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汉代乐府的显著特点是题材广泛、思想丰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最杰出的作品,便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大部分是无名文人失志伤时、讥世刺俗的作品,表达了向往仕途、渴望爱情、友谊等愿望,所以艺术性很高。所以,两者继承了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传统,承上启下,为后来的传统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