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啊!!伦理问题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21:27
穆勒是如何发展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穆勒说:“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这种观点正确吗?

穆勒是如何发展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

穆勒在学术结构上与斯密相似,实质是以哲学家的身份逐步介入到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过程之中的。同时,他们精湛的理论思维与丰富的社会政治实践也使得其著作不单纯是为建构一种理论,而是对现实世界重大问题有极强的针对性。穆勒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副标题便是“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其诠释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之意鲜明可见,这本书的确是他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指导思想的广泛应用。正如熊彼特所评价的那样,“边沁和穆勒父子很自然地会觉得在经济学中自己应当起到哲学保护人的作用,并对经济学与功利主义的联系承担责任”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教科书,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三本书的共同点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完成了对当时人们经过继承与探索而掌握的相对较为稳固的经济学知识存量进行了较好的整合。1848年穆勒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著名经济学家亚瑟·哈德利为该书撰写的导言中认为,这本著作在学术界享有的持久地为“稳如磐石”,“固然,亚当·斯密更具有启发性,马尔萨斯更富于独创性,李嘉图更有条理性,可事实依然是,穆勒知道如何总结这三个人的发现”,他的伟大在于“充分表达出了当时人们所信赖的那些真理”。熊彼特也不吝赞美之辞,称此书“不仅是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的最成功的著作,而且完全有资格充当这个时期我们所谓的经典著作”。在此种意义上,人们把穆勒视为同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一样的古典经济学家,但另一方面,由于他在经济学向现代转型而起到的某种程度的过度作用,也有评论认为他是后来的边际革命的先驱。该书一反传统,在基本上维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还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大胆地提出了“改善”的政策主张。全书分五编,分别论述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政府的影响。这里将其具有较浓厚哲学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择要介绍如下:

(一)知识是一种生产要素

(二)分工的局限与自然垄断

(三)重视节俭,忽视消费

(四)资本增长理论:中国的教训

(五)人口控制理论

(六)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