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丞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15:09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左右宰相,设置三司,统管六部的丞相权利随之扩大。
这句话我不懂了...宰相和丞相在这里有什么区别啊?
详解,谢谢!!!
这是教科书上写的......

宰相和丞相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针对你的问题研究了一下哈..可以这么理解:
朱元璋在明朝开国的时候设置过左右丞相和丞相三个职位来共仗相权,证据是:胡惟庸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也就是说,在明朝开国时设立的那一套相权系统里,有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和一个丞相,其中丞相比左右丞相都大,三个官员一同掌管六部。你教科书上所说的大概说的是废除左右丞相,因此剩下的丞相的权力自然也就增大了。
胡惟庸被杀后,整个丞相制度就被废除了。

叫法不一,性质同一。

丞相是具体的官名,用于秦、汉、南宋等朝。
宰相则只是一个泛指,不是具体的官名。凡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百官领袖都可叫做宰相。历朝宰相叫法不一,有的叫丞相,有的叫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有时叫中书门下平章事。
所以丞相是宰相的一种具体称号。

两者没什么区别,就某朝代叫法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削弱相权,加强王权

哪本白痴的教科书写的,你写信给教育部骂人吧。

宰相与丞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