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归类一下初中化学中有关溶液知识的公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2:12:11
记不全了

一、溶液的定义: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10~9m)的分散系。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

按聚集态不同分类:
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
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其中,水(H2O)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汽油、酒精也是常用的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三、溶液的性质: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3.透明:溶液外观上是透明的,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区分于其他分散系。

4.能透过滤纸: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能透过滤纸。

四、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且已有部分溶质沉降。可以通过加溶剂或过滤的方法,使得过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