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尚书》中《分器》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22:27
《史记.周本纪》中称武王伐商后:“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解释为:《分殷之器物》,《书序》作“《分器》”,《尚书》中的一篇,记武王封诸侯,分赐殷人礼器之事。
这本应该是一篇文章,于是偶就去查《尚书》,结果只在《周书 洪范》中查到一句话(而不是一篇文章):“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分器》既然是一篇文章,那位可以给提供下原文?
《分器》如果失传,失传的原因是什么?
补充一:看来认为不是文章的比较多。可不是文章的话,“作”字在这里就不通了:古人惜字如金,如果就是指分赐器物的话,“分殷之器物”、“分器”就可以了,不必要加个“作”字;如果是指武王组织进行颁赐,那“作”字应该写在“班赐宗彝”前面而不是在后面的“分器”那里。吴小如只是解释了“分”字,并没有说《分器》不是文章。偶现在还是认为这是篇文章。
补充二:“焚书”说无稽之谭,始皇焚书有烧一篇而不是烧整本的吗?
补充三:如果大家有详尽的证据说明“分器”不是文章,一样采纳!

不是一本书,你看看吴小如的文章,或有帮助,他说的还算论证严密。

《释文》仍谓:"分,扶问切,下并同。"小如按:杜注疑未确,《释文》所标音读尤非是。"分"即"颁",《说文》作"放",或是后起本字;先秦古籍或写作"班"、"般"。凡此数字之义皆作"赐与"解,若作名词,亦指所赐与之物。不得因所赐与之物多属珍宝重器而即以"珍宝之器"训之。请详陈其说。先从"分"字作"赐与"解说起。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在昭公十二年"求鼎以为分"句下引服虔说:"有功德,受分器。"(按,洪氏是据裴驷《史记集解》转引。)是知"分"即"分器"的分,而定公四年《左传》所载子鱼的话,正是说明周天子赐给鲁公、康叔、唐叔三人的具体物件,即"分器"之实。《尚书序》云: "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史记·周本纪》引此文作"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史记集解》引郑玄说:"宗彝,宗庙尊也。作《分器》,著王之命及所受物。"《释文》:"班作般。"以宗彝班赐诸侯,即"分器"二字的具体解释,则"分"之涵义盖恰相当于"班赐",亦即"颁赐"。此外,《国语·鲁语下》有一段孔子的话:

......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桔矢石碧,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名其栝日"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太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

韦昭注:"分,予也。"而《左传》昭公十四年"分贫振穷"句.下杜注亦云:"分,与也。"(《广雅·释诂三》也有这样一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