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各农村之间经济差异的指标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1:02:50
似乎你这个只是从农业方面来讲,忽略了农村的其他方面

衡量各农村之间经济差异的指标有6个方面,用26个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1.规模竞争力
规模竞争力有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类指标。考虑到我国区域广阔,各地农业主导品种不一,用某几种农业产品产量在全国作综合比较容易失之偏颇,这里我们全部采取价值型指标。具体指标包括农、林、牧、渔诸产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五个指标用来衡量各省市农业规模竞争力水平。
2.基础竞争力
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主要取决于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农业的发展亦是如此,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以及其配置对农业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并形成了农业的基础竞争力。对农业生产而言,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金、劳动力、土地和机械设备。这里分别选取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每百户平均拥有拖拉机数、人均耕地面积和文盲率4个指标分别衡量农业基础竞争力。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法得到各省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数据,用所有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指标作为替代指标,用于说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文化素质,并以此表现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质量状况。
3.效益竞争力
效益竞争力是从产出和投入情况的对比角度分析农业竞争力。这里我们选取了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和人均纯收入4个指标。土地生产率,以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水平测算,由于耕地主要用于种植业生产,但农业增加值则包括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因此,养殖业水平越高,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水平越高,因而,这一指标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养业的转化水平。劳动生产率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农业增加值测算。增加值率等于当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之比,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物耗水平和生产转化能力。由于农业生产的效益竞争力提高最终要体现在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还选择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
4.结构竞争力
农业经济结构是衡量农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社会分工的格局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分布状况,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实际上是经济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由低效益向高效益的发展过程。这里我们选择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林牧渔业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多样化指数和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4个指标来衡量农业结构竞争力。第一产业比重衡量了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