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述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9:13:59
下午就考了..希望高手给个比较简单好记的答案.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不同的经济形式如何搭配使用?

谢谢!

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目标: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2 财政政策工具: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国债和预算。
社会保障支出可以发挥社会安全阀和减震器的作用。
政府补贴分为生产性补贴和消费性补贴。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发短期国债或只对金融机构发债,可扩大资金流通量,刺激投资和消费。当经济繁荣时,政府发长期国债和社会公债,可减少资金流通量,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收支差额一般表现为: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平衡预算。
3 财政政策的分类
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按调节经济总量的需求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按作用空间划分: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累进税制和失业救济金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性的功能,可以随着经济运行的起伏自动缓解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状况。
西方学者汉森的汲水政策和补偿性政策是典型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刺激社会总需求,减税、增加支出,财政赤字扩大。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压缩财政赤字。
微观财政政策通过税率、征税范围、补贴对象,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影响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解决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1-3年)发挥作用的政策,指经济稳定,解决经济周期拨动方面的政策,中长期财政政策(三年以上),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方面的政策。
我国于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便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不能把它等同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一,它不是在经济低增长或负增长下采取的,而是在较高经济发展速度下采取的;第二,它不是通过增加政府直接开支的方式来扩大社会总需求,而是采用发行国债的方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引导社会投资,扩大了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第三,它不是单纯的减税或增支,还包括加快税费改革步伐,推进预算管理、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是多项主动性财政政策的统一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