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一年发生几代?怎样防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19:04

玉米螟一年发生2-3次,一代为害春玉米,二、三代为害夏玉米。一代玉米螟为害春玉米较重,一般需进行防治,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00克拌细沙15千克在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每株撒4克毒沙,可控制危害。二、三代玉米螟发生在夏玉米上,由于自然界天敌数量大,可以控制玉米螟为害,一般不用进行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玉米等作物的重要蛀食性害虫。

(一)分布与为害

我国玉米螟有两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是优势种,分布最广,从东北到华南各玉米产区都有分布。尤以北方春玉米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发中最重,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其次。欧洲玉米螟在国内分布局限,常与亚洲玉米螟混合发生。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可减产10%、夏玉米20%-30%,大发生年可超过30%。近几年还对棉花的为害日渐加重。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心时期取食叶肉、咬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状。抽穗后蛀茎食害,蛀孔处通风折断对产量影响更大。还可直接蛀食雌穗嫩粒,并招致霉变降低品质。

(二)形态特征

成虫为中型蛾,体色淡黄或黄褐。前翅有2条暗褐色锯齿状横线和不同形状的褐斑,后翅淡黄,中部也有2条横线和前翅相连。雌蛾较雄蛾色淡,后翅翅纹不明显。卵略呈椭圆形,扁平。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卵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幼虫圆筒形,体色黄白至谈红褐。体背有3条褐色纵线,腹部1-8节,背面各有2 列横排毛片,前4后2,前大后小。蛹纺锤形,褐 色,末端有钩刺5-8根。

(三)发生过程和主要习性

一年发生代数,从北向南为 1-7代。可划分为6个世代区,即一代区:北纬45度以北,东北、内蒙古和山西北部高海拔地区;二代区:北纬40度一45度间,北方春玉米区、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内蒙古大部地区;三代区: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及山西、陕西、华东和华中部分省区;四代区:浙江、福建、湖北北部、广东和广西西北部;五至六代区:广西大部、广东曲江及台北;六至七代区:广西南部和海南。无论哪个世代区,都是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根茎或穗轴中越冬,尤以茎秆中越冬的虫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