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是以悲贯穿全文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0:46:45

其实我觉得诗里不止流露了作者的悲伤,还透露出作者的一种信心,诗人在第一句的时候就写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他本人既然已经知道死去了 便一无所有了,可是却不忘让自己的儿子在得知平定中原的好消息后,到自己的坟前告诉自己这个喜讯。
我觉得体会作者当时写诗的心境,跟读者的心境有一定的关系,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下面我还在网上找了一些这首诗的具体介绍,你可以自己看下: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悲的是自己年老豪情未得到重用
但是
还是流露出了雄心壮志
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