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闪电过后为什么会听到很多次雷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3:54:08

闪电发生后,引起空气震动,但因为声音是一种波,它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楼房、山地、云层等各方面影响,发生反射,或者衍射,而一旦发生这些,声波的行进路径和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样传入人耳的声音就有着不同的波程,而波速是一定的,所以进入耳朵的时间就会有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一次闪电会听到多次响声。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大规模的火花放电现象。云对地面的闪电电流,往往以105米/秒的平均速率沿一条曲折路径向地面接近。当达到离地数十米的地方,就有另一道闪电从地面迎上,与下降的电闪相接。
闪电的电流可强达104~105安培。闪电的通路只有手指的粗细,温度可高达3×104℃。比太阳表面的温度(6×103)℃更高许多倍。

由于温度这样高,通路的气柱就发生爆发性膨胀,造成强烈声波,这就是雷声。

一次闪电平均维持时间不足半秒,但我们却听到一段隆隆的雷声。这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闪电的长度可达几公里。由于声速约为340米/秒,比起闪电的速率小得多。故该人就听到较长的雷声。

另一原因,是雷声被云层或远山反射,来来回回,造成较长时间的回声。也就形成雷声隆隆。

大家知道,光的传播速度相当快,每秒钟达30万公里,而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要慢得多,每秒钟只有340米,因此在有雷电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如果雷电现象发生地离观测者太远,一般为60公里以外,那么观测者就只能见到闪电而听不到雷声。
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较慢,因此,用秒表(或心算)可测出闪电与雷声之间的间隔时间,再乘以声音传播的速度(340米/秒),即可算出雷电发生地与观测者的距离。例如,一观测者看到闪电后5秒钟听见雷声,则雷暴距观测者的距离为340*5=1700(米)。

雷声实际只有一次
我们听到的多次雷声是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不是过后,而是同时,因为光速是300000公里每秒,声速是340米每秒,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光速比声速快

这都不懂,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