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一个大学的好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4:10:54
从哪里可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呢?到此大学的网站又要看那一栏什么内容

网站啊杂志介绍啊,都是不顶用的。
你最好去那个学校的学生论坛去看看,就知道学风什么的了。一般公办学校肯定是越老的学校越好咯,名气大的越好嘛。民办的学校主要看办在什么地方了,越是大城市的越强,对就业有那么些许的地域帮助。

第一,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具有号召力的教授阵容。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者,乃大师之谓也”。有时候不需要太多,一个大师就可以改变整个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进程,真正是“陈兵百万,不如寸铁杀人”。师资力量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有非常好的图书馆。美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图书馆学家说,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第三,有好的学生。学生入学的竞争程度、来源的广泛程度,都非常重要。这一条中国还是不错的,尽管还是不够广泛。最近几年大学还越来越地方化,地方大学下放到地方,原来全国性的大学也越来越地方化。像北京大学,在北京的招生比例有些偏高;我看到一些报道说,复旦大学更严重,今年在上海地区招生居然达到一半以上的规模。一个大学学生来源的广泛性,也体现出一所大学文化的交融性。特别单一化的来源,肯定是一个文化单一的大学。前,很多大学都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完全是虚荣心作怪的、某种自卑感到了极端以后出来的一种病态性的自负所导致的一个口号。

第四,学校的培养模式和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平台和自我创造平台,学生出去了,不管是面试,还是工作,没有能力,依然是被淘汰的,所以学校的给学生在校期间的条件很重要。

大学,“university”,在最早起源的时候,强调的是一个包容性、广泛性、包罗万象。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主要是三个专业:医学院、神学院、法学院。所以,必须要有多样化的专业才能体现出是一所大学,实际上大学也体现出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对知识的分类。通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科系,来培养不同专业的人,这是知识分工、社会分工非常典型的一种标本。一个人对社会、对知识、对政治、对经济,要具有一种批判精神,往往来自于多学科知识的滋养。我们把律师、医师叫做“profession”,这意味着一种更高层次的、对人类命运和人类古老知识传统的理解和把握,对整个社会加以改善的努力。他要传承这种东西,就要对社会有一种更广泛的关注,更宽阔的视野。在知识分工的意义上,有人搞法学、经济学、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