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55:54
1史记记载了( )年的历史
2清明上河图作者( ),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 )世界汴河两岸的风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 )史记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3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魏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 )四省,全长约( )公里,自开凿到现在已有( )年的历史
4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5 24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6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的标志是什么?他有哪些特点?
7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

问题比较多,分数不够多,但我希望你们尽量帮我多回答一些

1,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2,张择端 初春 10世纪
  3, 冀,鲁,苏,浙 全长1794公里 2500多年历史
  4,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
  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5,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