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 性格 命运话题作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45:45
以习惯 性格 命运为话题
写一篇500-800字的作文

要说起今天的家长可是真够累的。先不说在事业上的拼搏,在商场上的竞争,就是在自身的学业上,都四五十岁的人了,也个个不甘落后。在我接触的众多家长中,有着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人逐年增多,而没有达到这么高层次的家长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高的目标,进修专科的、专科续本的、学英语的、考计算机的、考会计师证的,等等,真的是很不容易。而往往是家长越要强,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吃苦精神、学习效果越不满意。于是我经常听到家长们如出一辙的抱怨:“我都这岁数了还学呢,他怎么就

  不懂得学呢?”于是为了让孩子能“懂得学”,家长们绞尽脑汁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择校、请家教、上各类辅导班或提高班(我最新调查的数字表明,暑假期间初中生上补习班、提高班或请家教的人数几乎达到了100%)。当然这些都要以家长拼命挣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物质保障。如此这般,家长能不累吗?但我却以为,家长们累固然值得同情,而累了半天不见效果却是可悲的。问题的症结何在?抛开太多的社会因素不说,单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家长们累得不是地方,换句话说,没有抓住家庭教育的要点——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忽视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家长们一味地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前途与命运。就在我写这段文字的当天(2004年7月24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嘉宾、作家张贤亮在回答主持人朱军提问“为什么能够既成为著名作家,又成为成功商人”时,说了一句话,我当即就找纸笔记录了下来,他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太唯物了。”——这可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深刻体会啊!

  个案一 疯狂的“神童计划”

  这是《现代家庭报》第1006期《家教》版的一篇自述文章。作者是怀着反省与悔恨的心情写下的。我先摘录文章的一小段,了解一下作者的教子初衷:“1995年,43岁再婚的我有了一个漂亮的儿子。想着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随后这位父亲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育才”计划:襁褓中就给他朗诵诗歌、读英语、念数字,灌输各种知识;3岁时开始教小学课程,每天6点被叫醒,1个小时早读,8点半正式上课,晚上请了一位大学生教英语;同时还将孩子送到少年宫学习书法和绘画。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