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15:1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讲了六句话:第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3卷370页)“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3卷135页)

第三,“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3卷138页)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以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对外开放也是改革”“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2卷,64页)他还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79页)这是一种双向的相互依存关系,帮助和贡献都是相互的。

第五,“改革是一场很大的试验”为此,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和保证。

第六,提出判断改革性质和成败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