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3:25:22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shuiyouyou 原创再发于2007-2-7 9:30:53 人气:157

文学的民族性是文学在该民族内部各地各集团的文化交流中碰撞整合而呈现出来的文学的民族共性。就其发生而言,是人类文学活动不自由的结果,即源于物质条件—交通、传递、保存、信息等的限制。由于民族的文化环境不同,构成文学的民族特性,表现在独特的民族性格、独特的社会生活、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语言、独特的体裁、独特的表现手法。
文学的民族性是文学发展的一种不自由的结果,但文学的世界性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本质要求。首先它是文学创作目的的要求。在讨论文学产生的动力时,可以找到许多动力,但根本动力却是基于人类交流思想感情及求美的愿望,而且这种愿望越来越得到加强。其次它是文学对人类的一种认识的冲动之结果,必然把文学推上世界性的层次。最后是文学的特殊性质就是文学表现美,是美的,是审美的。这使文学具有了征服人心的力量,不同民族的人因为美沟通了彼此的心灵。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事物呈现出的两种属性,而这两种属性又是同一的,即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愈是世界的,愈是民族的。首先,丧失了民族个性的作品,特别是不优先关怀民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作品,不可能形成对人类的真切关怀。缺少民族个性,便丧失了文学的本质特征。所以文学的民族特性的发展愈鲜明、愈丰富、愈充分,就愈具有世界性。其次,民族文学唯有置于世界性的文学交流之中,才可能得以发展与繁荣,民族文学的特性才可能得以保存与发扬,才可能以自身的不断发展、丰富,不断成熟而赢得世界意义和世界地位。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是中外文学发展史上的客观事实,也是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促进文学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各民族文学一经形成,不仅是自己民族的,更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迟早要趋向于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优秀的民族文学常常能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