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闸姓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6:59:32

根据老一辈讲,本家族祖籍江苏,原姓李。大约20代以前为避免某个重大的家族事件,举族迁徙到湖北武汉境内。在避难过程中改姓闸。目前所知,其中一部分在湖北武汉境内的一个小镇上落户,有多户人家姓闸,已有多代定居于此。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50488.htm

南运河
今晨,“大运河寻踪”采访组抵达天津市静海县,在这里寻访大运河当年的踪迹。
当时的河水,捧起来就喝
在独流镇的运河桥上,记者看到整个河道已完全干涸。岸边偶尔有来往的当地人,一位姓杜的老人说:“这条河曾是整个静海县的命脉,当初最繁华的地方就是这了,那会儿的‘东看粮、西看房,运河两岸看衣裳’说的就是这河。现在河干了,很多的记忆也就慢慢抹去。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从小都是从运河边上长起来的,当时的水别提多甜了,捧起来就能喝。”
最早的南运河,曹操挖的
据静海县县志办主任王敬模介绍,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在静海县境内全长48.21公里,南起梁官屯、北至独流镇十一堡,贯穿南北。最早始于东汉建安十一年,曹操为了北伐运粮,开挖的平虏渠,当时大概是从青县到独流这一段,随后隋炀帝将沟渠连起来形成大运河。1958年引黄济津,这里成为黄河北徙的通道,也是历次引黄的必经之路。
静海县水利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南运河这一段只有在引黄入津的时候水比较多,平时主要用于泄洪。静海县最早的县城就在运河边上,由最早的一平方公里发展到20多平方公里,当时的运河两岸可以说是热闹非凡。静海较大的镇如唐官屯、独流镇等都在运河边上。
遗迹文物,显现历史积淀
当地有很多遗迹和文物。1978年,在元蒙口村西的地表下4米处,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位置在离运河10华里的地方。船长14.62米,头宽2.56米,尾宽3.15米,中间宽3.9米,深1.25米,船内有绳子和开元通宝,市区内的娘娘宫里还保留着沉船的模型。近年,又发现了埋藏在那里的一艘古代沉船。在西钓台村的运河边上,有姜太公钓鱼的遗址。静海县界内运河两岸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