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1:50:08
军长 如果比个地方官 相当于???

应该是和省长平级的。

指中国古代社会历代官府,按照地方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地方官学的设立,或由国家制定出地方官学制度,或由地方官吏重视教育在其治所设置学校学校经费皆来源于官府。封建王朝的地方官学及其中央官学,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中国古代地方官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乡学”之设的传说。《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礼记·学记》称:“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但是此种“乡学”仅有“教化”的意义,从严格意义来讲,古代地方官学,则是自汉代开始设立的。
两汉时期的地方官学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官学,自汉代开始设立。两汉时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封建的王国与中央直辖的郡相立并行郡国以下各属若干县道、邑。汉景帝末年(公元前 2世纪中期),蜀郡(今四川)郡守文翁,重视教化,在成都建立学宫,招下县子弟为学宫弟子,汉武帝对于文翁设学之举甚为赞许,乃下诏,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代地方教育实自文翁为始。自此以后,有些郡开始设置学官,如昭帝时有的郡设“文学校官”,宣帝时有的郡设有“郡文学官”。但在当时所设,不过是一郡儒者集会的场所,而学制尚未建立,亦未曾普及于各县邑直到平帝元始三年(公元 3年),始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并规定: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校、学置经师 1人。序、庠置孝经师 1人。所习内容为儒家“五经”东汉时期,由于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对于修缮学宫,提倡兴学比较重视,因而郡国学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学和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官学 自汉末建安以来,经魏晋南北朝,长达约 400年间,国家经常处于战乱分裂与种种矛盾之中,造成官学或兴或废的状态。地方官学较之中央官学更为衰废。汉末曹操掌政后,也曾令郡国各修文学,规定凡县满 500户置校官,选择本地地主阶级子弟入学。魏、蜀、吴三国,都曾设有地方官学,但均设置时间不长。两晋时期,地方官学有所倡设。但由于中央屡经改变,大权在地方,地方学校主要是由镇守各地的长官自动开办的。最著名的是征西将军庾亮在武昌兴学的事,他选置学官,立讲舍,规定凡是参佐大将的子弟全都入学学习,他自己的子女也都去接受教育。并批准了他所属的临川、临贺两郡修复学校的请求。东晋时期的北方各国,也崇儒立学,有的亦设有地方学校。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