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52:14
“多” 这个字作为姓氏的时候 念什么啊 好像不念duo 原来今晚报上登过 但在网上查不到~
拜托 我不要这个! 我就是觉得这字它不念duo!

多,读音作duō(ㄉㄨㄛ)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多父鼎,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多父鼎,据姓氏专家考证,出自商朝“多父鼎”持有人的后代。多父鼎是一件器具,属于庙堂祭祀鼎之类,其主人拥有了这个“多父鼎”后,便将其后代的姓氏改为“多”,多氏也就由此而来。

第二个渊源:源于古东越族,出自汉朝时期无锡侯多军,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多氏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古东越国(今福建、广东),后迁至江苏无锡一带。
据典籍《秦汉魏晋南北朝蛮、越、溪、俚诸族姓氏》资料记载,在下年秦汉时期,古东越国中较大的姓氏群体有丁氏、吕氏、傜氏、华氏、革氏、吴氏、建氏、多氏、驺(邹)氏等。
据史籍《史记》及《汉书》记载,多军原系汉武帝时期东越国的一名将军,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率兵反抗汉王朝时,汉武帝派大军讨伐,多军遂弃军投降汉朝,后助汉武帝灭了东越国,因功被封为无锡候。
多军做为无锡侯,曾任职于江苏无锡,成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首领。到了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因为汉武帝“巫蛊事件”的牵连,多军的儿子多卯获罪,因而无锡做为汉候国的地位被废除,汉王朝在其地复置无锡县。自多军之后,到了唐朝时期,顿丘郡一带的六大姓氏中,就有一姓为多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土司,陇川宣抚司,原无姓氏,被赐为剁氏,后又自改为多氏。陇川宣抚司在今云南陇川县。元朝时期分属麓川路、平缅路管辖,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立宣抚司,以傣族首领恭项为宣抚使。后恭项滥杀无辜,以多歪孟替之。从此,陇川宣抚司由多氏世袭其职。新中国建立前共传二十八代。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多尔衮氏,又作铎尔衮,满语为“獾”之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爱湖和屯(今黑龙江瑷珲)等地,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②满族多罗宏氏,满语为“有道理、老实的”之意,世居那木都鲁(俄罗斯滨海地区),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③满族多罗氏,满语“内”之意,世居叶赫,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④满族多秦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