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放下欲望,会得到快乐?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1:50:58
佛家讲放下欲望,会得到快乐,无欲无求的时候,
可是人的快乐是来源于对预期的满足。
就是说现有欲望,然后得到满足了这个欲望,
人就快乐了。
如果真到了修行得无欲无求(先别管有没有人能做到),
那时候人还怎么会快乐呢?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呢?

儒家和佛家都是探寻顺其自然,而佛家的所谓无欲无求,不是说什么事情不做,其实揭示的一个道理,人只有做到不追求自己的欲望,本本分分的活着,每天保持一颗平常心,微笑的面对每一天,这样就是佛家所谓的无欲无求。
无欲无求并不是什么都不想,欲和求是成对出现的,而欲是指超出个人基本要求的想法,佛家提出无欲就是指的过多的那种违逆基本生活要求的想法,所以无欲无求不是行尸走肉,只是揭示做人的一种原则。

佛教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痛苦,是由七情六欲组成的,因此佛家修行就要放下欲望,达到空的境界,大彻大悟。从宗教学的观点看,虽然有一定积极的道德意义,但导致人们不思进取,你看和尚就知道了,整天敲木鱼,寺庙占地又大,又不工作,跟乞丐没两样。而且人活着要有欲望,这是肯定的,无论从人类的动物性还是社会性看,都有食欲,性欲,社交欲,表现欲。因此人为地压抑人类的欲望,而不是适当控制,反而物极必反。人的欲望不是能压抑住的,我就知道我住处附近有和尚上网吃荤

1.“有欲望,然后得到满足了这个欲望,人就快乐了。”
那么。这个欲望没有满足时,或是无法满足时,您肯定在承受巨大的痛苦。
告诉您:这种痛苦您必须承受,因为它是您用尽心力地选择。只有选择了这种痛苦您才不觉得自己是“行尸走肉”。

2.“有欲望,然后得到满足了这个欲望,人就快乐了。 ”
当人们用尽心机满足欲望后,其实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快乐,更多表现出的是疯狂、无聊、恐怖等等等等。于是,又愚蠢地去其他地方寻找平衡————决不做“行尸走肉”。

楼主对佛法毫无了解,所以问这样好笑的问题。

佛法是追求真正快乐的,但这快乐不是靠不断刺激动物性欲望而获得的那种。

清净之乐,助人之乐,放下烦恼、执着的解脱之乐,其乐无穷无尽。

佛陀透过深入的体会,发觉痛苦的主要来源之一贪爱,贪爱与否,将由你欲求些什么来判断。如果你得不到它,而你感到沮丧,那就是贪爱了。如果你得不到它,而你只是微笑,那它就只是一种欲望。它并没有成为贪爱。每当有贪爱和执取,而你得不到某事物时,你必定会变得痛苦。如果你是变得痛苦,那就有些许贪爱。否则,就没有贪爱。

有句话: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现在有人知道外面不臭,而且很清静,楼主还会留恋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