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星为什么呈蓝白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9:22:07
恒星表面温度越高,它的颜色就越偏向光谱中的紫端,也就是会呈蓝色,白色,而恒星的表面温度越低,颜色越偏红,这是为什么呢?表面温度为什么会影响颜色呢?为什么温度低它反而显出给人感觉高温的红色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辐射角度去理解。恒星在各个波长上都有辐射,但是不同波长的辐射强度是不同的。于是恒星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辐射强度最大的波段。而这个处在辐射强度最大处波段的波长遵循一个关系,这个关系就是该最大波长值与辐射区的温度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关系叫维恩位移定律。它表明,恒星的温度越高,这个辐射强度最大处的波长就越小。波长越小的光在光谱上越向蓝端靠近。所以温度高的恒星会偏呈蓝、白色,温度低的恒星则偏呈红色。
至于为什么你会说“……给人感觉高温的红色呢?”可能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热的主要方式是红外辐射吧,使所以我们感到热的东西总是或多或少地跟红色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火。而实际上就光子能量来说,越靠红的越低。所以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恒星的颜色。恒星跟太空之间温度差别很大,于是为了趋向于热平衡,恒星就要向太空辐射能量。恒星的温度越高,与太空之间的不平衡程度也就越深,这样它辐射能量的“积极性”或者说辐射功率也就越大。为了实现最快捷的途径,它就会尽量放出高能量的光子,也就是频率偏高的光子,而高频 的光子波长较短,在光谱上是靠蓝端的。所以热恒星偏呈蓝、白色,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则呈红色。

详情请看百度百科---恒星http://baike.baidu.com/view/1538.htm

七色光依次为红黄绿蓝青靛紫
越靠后的波长越短,所需的温度也越高,所以红色恒星比蓝色恒星温度低
但是人体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较强,所以红光反而给人热感

这个问题很简单,E=HV,E代表能量,V代表波的频率,H代表普朗克常数,任何发光物质放出高能电磁波都遵从这个定律

就是说,频率越高,波越靠近短波段,所携带的能量也就越高,就可以推测出恒星表面的温度了,我们生活中有个例子你可以参考下,就是炼钢时,有经验的工人能通过钢水的颜色来推断钢水的温度,就是这个原理

对于光子,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恒星温度越高,发出高频率光子的比例就越多,也就是偏紫端

发光物质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