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年国家经济发展迅猛,我们的工资却越来越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1:59:44
看着国家现在一年比一年发展好,GDP年年高速增长,国家建设得越来越漂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由心里感到光荣。但像我一样的青年人(大学生)却感觉工资行情一年不如一年,生活越来越艰辛,唉~痛苦。那天去面试,单位说要是几年前大学生的工资是2500左右,现在大学生都是七八百左右,现在行情都低了嘛。
我看到在珠三角一般的小打工仔十年前的工资就是1000多,现在还是1000多,甚至更少更辛苦。我们社会是怎么发展的?
难道作为中国老百姓就只有悲哀吗?
谢谢各位的分析与鼓励!
补充一下:我说的数据都是亲身或自己身边的人的经历。我目前是在广州找工作。95年的时候我小姨就到广州服装店打工是800多,现在这些服装店还是1000的样子;以前酒楼服务员1000多,现在800多;以前内地(四川)工厂工资300,广州1000,现在还是1000,而现在内地(四川)800多,所以家乡很少人想出来打工了,广东工厂也难招普工。数据均为亲身或亲戚经历。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分配现象。
  一、制度性
  由于国家目前对薪酬的规定尚不完善,一般只规定薪酬下限(即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企业执行时相当宽松。
  二、供需关系
  对于具有明确发展意识的企业会主动寻求人力资源需求与其使用成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专业性人才。而对于大多数对专业性要求不强的企业来说,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并不强烈,因为目前国内一般劳动力的供应数量还是相当充裕的。
  三、层次性
  这里的层次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级的层次,二是专业的层次。
  对于大多数发展良好的企业,其高管的薪酬多与绩效挂钩,通过考核其对企业的贡献程度给予其薪酬收入的大部分;而对于一般个体员工来说由于在企业缺乏与管理层谈判的实力而被逐渐漠视。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对专业性的要求还是强烈的。比如说制造业对生产所需关键技术人员,流通领域对擅长营销的人员,采掘业对地质专家等等,企业(股东)是愿意花费巨额人工成本的。而对于一般员工来说,却无法与专业性人员相提并论。
  四、行业性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来说,其收入增长速度及收入的绝对数通常会高于一般的对专业性没有明显要求的行业。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就是几年一涨,而且上涨幅度也相当可观。
  五、结构性
  管理层收入通常高于普通员工,其收入增长速度也是。
  六、自身原因(指通常情况,不涉及极端)
  包括诸多方面。
  素质方面。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估计难以与1997年毕业的大学生吧?这一点的责任中大部分在于教育体制方面的缺陷。由于高校扩招,许多高校在对学生素质教育及管理方面逐渐忽视,导致教学方面的松懈(很多大学生只有面对即将考试才会拿起书本,日常时间就是网游、恋爱、跳舞、聚会或打零工等等。声明,此处并非是对当代大学生们的不敬,更请不要对号入座),以至于在学生们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时有“我大学这些年都学了些什么呀”悔意。实际上,我倒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以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为重,并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地增加一些知识面,不能本末倒置。
  觉悟方面。这里只是针对低收入员工们团结在一起的意识。当前的许多大企业都是民营性质的,这并不是坏事。但是,很多拥有几千甚至上万员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