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drasekhata Venkata Raman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05:49
英文汉译

喇曼(Chandrasekhata Venkata Raman)爵士是印度著名物理学家,1888年11月7日出生于印度马德拉斯的特里钦诺波利(Trichipoly),他是印度地主阶级的后代,曾在他父亲担任数学与物理教师的兴都学院和马德拉斯大学受教育。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开始研究光学和声学。年仅18岁时就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他在光学和声学方面的第一篇文章。一位年青的印度人要在那个时候的印度找到科学的职业是不容易的。不过,天资过人的喇曼在一次招聘考试中得到了第一名,从而在加尔各答找到了公职,因而在财政部门工作了十年。虽然他的业余时间并不多,但他仍然能够在印度科学培养协会的实验室里继续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并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1917年,加尔各答大学聘请喇曼担任帕历特(T·Palit)讲座的物理学教授职位。在那里他工作了十六年。在此任内,他与沙哈(M·Saha)、博细(S·N·Bose)等人一起,把加尔各答大学建设成为印度科学研究中心。在此期间他曾于1924年到过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担任副研究员。
  喇曼教授在振动与声学、乐器、超声学、衍射、气象以及胶体光学、光电学、 X射线衍射、磁学、喇曼光谱学等领域都作出重要的贡献。早期他从事光学和声学方面的研究,其著作论述了振动的持续性以及小提琴之类的乐器理论。在声学方面,他是最大的权威之一。然而,他的巨大发现却是光散射的新效应。人们知道,在康普顿发现X射线的康普顿效应之后,海森堡曾于1925年预言:对于可见光来说,也应该能够找出相类似的效应。从1920年起从事光散射实验研究的喇曼教授,果然于1928年首先发现了: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了散射。散射光的光谱,除了含有原来波长的光以外还包含有新的、不同波长的射线,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条件下,受不同物质散射的某些光,除了含有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同的一些光以外,还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长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差一个恒定的数量。这种单色光被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并合散射效应,亦称为喇曼效应。后来人们的研究表明,喇曼效应对于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分析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1922年,喇曼在加尔各答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并于1929年获得西德弗赖堡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封为爵士。1919年以来,他是印度科学培养协会的荣誉秘书。1926年,他创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