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一词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2:58:39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一族”队伍,主要的标准为每周工时低于平均工时的三分之二以下、收入低于全体平均60%以下者。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换句话说,穷忙族并非失业者,有人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甚至全职受雇者都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欧盟还将这群人细分成不同等级,提供不同的协助方案。

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懒惰,忙也是好的,悲哀的是自以为是

你是不是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增加,不仅无力置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从何而来?英文里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working poor”,也就是所谓“穷忙族”。想想,你是否恰恰属于这个族?

据媒体报道,“越穷越忙、越富越闲”已经成了台湾社会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拼命工作却看不到希望”。 这种现象正好印证了一项全球调查数据,“台湾的压力指数全球最高,达到51%”。

其实,中国大陆的压力指数也不低,仅次于台湾,达到46%,而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

“穷忙族”的源头并不是台湾,从欧洲到日本,由于社会经济整体的不景气,这一现象已经成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