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一书发现的一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30:39
闲翻《红楼梦》一书,却发现了一个让人费解的疑点。
第四回中,“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应天府(也称金陵)
薛蟠在这应天府犯了事,一家人都到京都去了:“京都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红楼梦》第四回
入了京都,就去了薛蟠的姨爹贾政所在的荣国府“他母亲道:‘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现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来。”《红楼梦》第四回
可是这荣国府在金陵啊“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红楼梦》第二回,由此可知,都中便是金陵。

薛蟠在应天府犯事,到都中,也就是金陵去躲避。看起来没错,可应天就是金陵啊!

P.S 应天府是南京在元末与明代的旧称。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克建康,将建康改为应天府,治所仍为上元、江宁,辖境还包括句容、溧水等县,明初定都于此,永乐十九年改称南京,清初将应天府改称江宁府。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在影射清朝,他所写的任何地方,看起来都确有其事,其实都是作者将它化为了清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所以,不必去较真到底哪是哪里,因为一是没那个必要,二是它比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这也是红楼梦一个写作特点。

南京≠金陵≠应天府

中国古代的政区地理变化十分复杂,北齐的魏收在《魏书•地形志》中说:“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境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魏收写的仅仅是后魏一代的地理志书,尚且为此深感头痛,那么,若想把中国古代地理区划搞个一清二楚,几乎是办不到的。尽管如此,我们对古代行政地理常识略知一二,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事论事,说一说南京、金陵和应天府。

通常人们一提到南京,自然会想到江苏省会南京市。我们要说的是:古书中的南京,可不一定全指今天的南京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有这样一段话:“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这里所说的“南京”,是指当时的应天府,宋代应天府治在今河南省的商丘市,所以我们说:古时的金陵和应天府指的又不是同一个城市。

南京是个古代地名,但在不同的朝代里,所指的地方也不相同。“南京”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都城是长安,因为有陪都制度,所以除长安之外,又设了东、西、南、北四京:东都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而这个制度仅仅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旧唐书•肃宗纪》说:“(至德二载,即公元757年)十二月,改蜀郡为南京,凤翔府为西京,西京(长安)改为中京。”李白有《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为什么要改名呢?就凤翔府来说,是由于它在长安之西,为京师的西部重镇。而成都是唐玄宗临时避难之处,沾了“皇恩”,它的身价自然也就高了。清人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上皇天帝至自蜀郡。戊午大敕,以蜀郡为南京。蜀地于天下近西,而谓之南京者,以其在长安之南故也。”至于北京太原,那是高祖李渊起家的老巢,又是北方要塞,定为陪都,不难理解。

宋代的情况又不一样了,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这个王朝继承了前朝的陪都制度。但由于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转移到中原腹地,所以再选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