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12克C中原子个数做标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1:24:46
为什么不用一克C,我知道这是科学家定义的,但是定义这个数字还是为了方便啊,为什么用这个12克就方便?谢谢,最好有计算过程,谢谢

并不是12g的问题,而是选用碳的问题。
如果选用氧,就不是12g了,而一定是16g。
那么为什么选用碳原子而不用其他原子呢?
(注意:这种碳原子一定要是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面简称C-12。当然还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或者8个中子的碳原子,但是不能采用)
我参考了其他资料储存在电脑中,但是记不清出处了。
之所以采用C-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原因大致是:(1)碳形成很多高质量的“分子离子”和氢化物,利于测定质谱;(2)12C很容易在质谱仪中测定,而用质谱仪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是现代最准确的方法;(3)采用C-12后,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变动不大,仅比过去减少0.004 3%;(4)这种碳原子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较稳定;(5)碳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它的化合物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繁多;(6)密度最小的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仍不小于1。
原子的绝对质量很小,如果用千克来表示,很不方便。于是采用这样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碳元素是有机物的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也是连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关键,并且其单质都较稳定,所以..................

你知道克这个定义是从哪来的吗?看看下面的链接。
http://www.baidu.com/s?tn=globalfetch_pgie=gb2312bs=%C7%A7%BF%CB%D4%B6%C6%DA&sr=&z=&cl=3&f=8&wd=%C7%A7%BF%CB&ct=0

原子本身才是真正不会改变的,而度量衡这不是。

主要是为了把摩尔与原子量联系起来。
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原子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1+2=3有人证明了,但1+1=2就不需要证明
道理是一样的,是人民之间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