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辫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50:32
看清朝电视剧,发现有两种发型,一种是前脑门光溜,辫子在后,我知道这是史实,可是另一种发型却并不剃发,从前额直接将头发梳到后边结个辫子,(好像只出现于港台片中)不知道历史中到底有没有这种发型,还是剧组不愿做牺牲剃光头,糊弄观众,望解答

既然你知道前者是史实,那我就再肯定一下,没错,这后者是不存在的,正如你所说的也是真正的原因,这个问题无需深究,
台湾香港的电视剧只是为了赚钱,不会讲究什么服装道具,制作是非常粗糙的,大陆的一般是剃光头然后戴头套,是历史原形。

你所说的前面没剃那种多出现在港台剧里,去问问导演吧!或许是为了保护演员形象吧。因为是假发套所以演员通常要剃光脑袋的

清代发辫制度——清代满族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主要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山林中骑射。而辫子的具体规格是以两耳的最上端为点,在头顶拉一条直线,前面的头发全部剃掉。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汉,此发型遂成辽东满人以及后金统治区其他族群(主要是归附汉人)的定制。但僧、道等特殊人群的发型不在此列。1644年,满清入山海关,开始对中原的统治,1645年(顺治二年)六月下剃发令,不从者治以军法。为此,在原南明统治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后终被镇压。清末,随着外国文化的传入,中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发辫成为历史陈迹。

清代发辫制度——清代满族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主要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山林中骑射。而辫子的具体规格是以两耳的最上端为点,在头顶拉一条直线,前面的头发全部剃掉。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汉,此发型遂成辽东满人以及后金统治区其他族群(主要是归附汉人)的定制。但僧、道等特殊人群的发型不在此列。1644年,满清入山海关,开始对中原的统治,1645年(顺治二年)六月下剃发令,不从者治以军法。为此,在原南明统治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后终被镇压。清末,随着外国文化的传入,中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发辫成为历史陈迹。

后一种如果真的到 清朝的话,马上就会给官兵抓去杀头。
前一种才是正规的,后一种如你所说的是为了追求化妆效果的,有人那么梳比较帅,比较更符合观众心目中人物的形象。

应该是前者才对吧
清朝起于塞北,满人是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