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及其特点 高分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03:58
如题,高分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一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形式。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含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具体有: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它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
  3.资产收益。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红利、股息、利息和分享收益。
  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主要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此外,还存在国有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通过按经营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国家和社会公平原则进行福利性分配而得到的一些收入,以及分享风险收入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