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叫行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17:29
我们学佛念佛,众善奉行,看见乞丐总想给他点钱,现在有些乞丐确实专门做这个职业的.那我们还要不要给呢?给呢是我们助长了他们的恶习也间接的帮助了他们堕落.不给呢?出于慈悲心和放下随缘又何必在意那一点钱财.抑或我们尚无法马上辨别他们的真伪?还有就是当你出与慈悲心宽恕一个小偷了,而后不久这小偷越陷越深到后来抢劫杀人,那岂不是我们当初不该那么轻易宽恕他应该给他点教训以示警戒,可这样一来明明是行善积德的举动却成了间接的帮凶了?我实在太矛盾了,到底怎么样行善才是正确的.是决定自己的起心动念还是要在善举前容自己想想事情真伪,这样岂不累死人了?请各位开示?

修十善者,一是下一世可得人身乃至天人身;这样不仅有继续闻佛听法的条件,而且暂时免除了坠入恶道(一旦下坠三途,就是万劫);所以,积善修福是佛法中最“初级”最“无奈”的“权且如此”之法;叫做“人、天乘”。与依次逐渐圆满的“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合成为“五乘”。因为人天乘“初级”到了其他宗教也都了解并信受奉行,所以很多情况下未被列入“三乘佛法”。
然而,三乘佛法的修行都离不开“积善修福”“忏悔罪障”,比如不识字、不会四则运算的人,怎么去学习中学、大学的课程呢?其次,“积善修福”“忏悔罪障”是“资粮”,初入之凡夫,在学佛的过程中,最能“实际修行”的也就是这个。所以才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金玉良言。
修十善者,二是可以对治自己无始劫以来积累的“贪、嗔、痴、慢、疑、妄”等习气;人若随此习气流转,必入恶道,必障道业;此类习气深重者,无有“清净”“信力”可言;其心刚强难伏;即便修念佛,临终也可能为恶缘阻挠,昏沉之中乃至不知佛来接引,辜负弥陀世尊之大愿。

您所说的事,是“布施”,是六度最初的一度;此法可去除贪欲,可迅速积累福德资粮;天界之中,修一劫之“布施”,不及人间一日所得!何以故?天界福报极厚,你布施给谁?故云:“人间唯有修道易,世上无如吃饭难”;其次,人间种种逆缘,也正是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五度之道场;何以故?五浊恶世,即使一日乃至一时之善念、柔软心等皆极殊胜。
因此,街边乞讨者,辱骂你的人,讥讽你学佛、食素等等人,皆是促进你的有力外援。甚至有说,这些才是“老师”,你应该感谢。

布施一法,凡夫无非修个“相似行”;实修布施,当如是观:“无施者,无受者,中无可施之物”。《金刚经》云:“菩萨无住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有你这许多计较?施满恒河沙之七宝,不如施一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其实这个会有很多不同解释。

粗略说,就净空法师的开示,你行善,是你的功德,你获得福报,他欺骗,是他的迷误,他因果自己承担。

只要你做了布施的因,就会得布施的果报,这个是一定的。

当然,布施也最好有欢喜心,按现代的说法,你开心着你的开心,同时也忧愁着你的忧愁,其实只是看你觉得做